返回首页

全球观察:大藤峡船闸完成停航检修 提前恢复通航

来源:央广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月18日18时50分,随着第一批待闸船舶下行安全驶出船闸,标志着黔江桂平大藤峡船闸结束为期20天的计划性停航检修,提前4天恢复通航,对助力广西航运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。

恢复通航后的大藤峡船闸(央广网发 安宇 摄)

黔江桂平大藤峡船闸位于西江黄金水道的“咽喉”位置,是广西柳州、来宾等地营运船舶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必经之路,是珠江黄金水道重要中枢,也是广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,向西服务平陆运河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。

满载船舶缓缓驶出大藤峡船闸(央广网发 安宇 摄)

大藤峡船闸自1月29日启动停航检修,通过对各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修,进一步提高船闸设备设施的技术性能,确保船闸设备安全稳定运行。恢复通航后的大藤峡船闸,能够满足最高3000吨级船舶安全过闸,可带动流域沿岸超50亿产业经济发展。

贵港海事局执法人员在大藤峡坝下临时锚泊区巡航(央广网发 安宇 摄)

为确保待闸船舶锚泊安全,避免待闸船舶对航道造成拥堵,广西海事部门加强船舶密集水域的巡查频次,利用电子巡航和AIS(船舶自动识别系统)轨迹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对过闸船舶进行实时监管,做好临时锚泊区通航秩序的监管和疏导,避免待闸船舶占用航道水域,规范船舶锚泊秩序,确保航道畅通有序。

据贵港海事局桂平海事处处长吕进介绍,目前,大藤峡船闸上下游约900余艘船舶等待过闸,船舶分散在各临时锚泊区有序排队过闸,船舶平均过闸用时仅78分钟,通航环境安全有序。

标签: 环境安全 自动识别系统